前沿新闻

2023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占比持续增长

2023-10-30 15:25:19 浏览量:291

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占比持续增长

 

近三年来,中国医美市场发生巨大变化,包括消费者从年轻到熟龄、消费从感性到理性、价格从轻奢到普惠、行业从过度营销到合规等。

 

《2022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白皮书”)指出,近五年来,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,但年复合增长率仍保持在15%以上且高于全球,2022年市场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,接近2300亿元。另据新氧数据颜究院预计,2023年我国医美消费者规模将达到2354万人。

 

2022年,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,金额近10亿元。白皮书认为,从宏观层面看,医美行业整体市值和估值都不高,主要原因一是虽然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和空间广阔,但渗透率仅有3%左右(2023年预计将达4.5%);二是过去以手术为主流的医美时代,由于人才和资金的限制,阻碍了医美机构开店的速度和规模,导致正规医美中游机构数量不多,给予了“黑医美”生存空间。

 

从追求“彻底改变”转向“微调”“自然美”,衍生出多个行业新增长点,轻医美增长的空间与潜力巨大。数据显示,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已取得压倒性优势。2022年非手术类医美项目的线上交易量占比高达84%。在医美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同时,消费者对品质医美的预期也在不断攀升,与之对应的是医美产业链路各个环节效能低下,严重阻碍轻医美市场的放量增长。

 

轻医美项目成为消费主力趋势

 

其中,“光电医美项目”GMV占比最高,占比43.63%,为轻医美最吸金项目,同时也是轻医美第一大品类。从平均客单价来看,光电类项目客单价最低,甚至远低于整体中国医美市场项目。

 

艾瑞研究指出,随着消费行为逐步回暖,轻医美市场进入迅速发展阶段。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,增长率达到12.4%,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4108亿元。

 

其中,消费者“不动刀”的抗衰需求日益增长,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以风险较小、恢复期较短、效果自然等特点占领消费者心智,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保持高增速扩张并挤压手术市场,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279亿元,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。

 

颜值经济背后的主力军团,是追求高品质、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一代。用户需求趋于个性化,网络普及的时代,资讯传播的透明化也让80、90一代拥有更早的抗衰及保养意识。其中又以一二线城市,收入较高的女性为主要用户。

 

在2022年中国消费者做医美项目的周期中,31.1%消费者以月为周期做医美项目;22.5%消费者以年为周期;17.6%消费者以季度为周期;15.4%消费者以星期为周期,这反映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轻医美的消费粘度都比较高。

 

2022年有约7成用户购买过非手术类项目,与2020年数据相比,整形手术时代逐渐远去,轻医美凭借操作简单、短恢复期、风险小、时间与金钱代价相对较低等特点受到消费者追捧。

 

“光电仪器在治疗皮肤松弛、斑点、暗沉等问题时表现优秀,一般治疗效果快速显现,没有恢复期,这种体验感非常好。而注射治疗操作便捷,就像玻尿酸隆鼻也可以解决山根塌陷的问题,完全没必要承担手术的风险,微调一般都是可逆的,这也可以根据审美和潮流的变化去调正自己更心仪的塑美方案,轻医美很符合新时代消费者对美的期待。“

 
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3-2028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》显示:

 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医疗美容消费市场也在蓬勃发展。新氧数据颜究院与搜扬美商研究院联合发布的《2022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近五年来,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,但年复合增长率仍保持在15%以上且高于全球。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接近2300亿元,预计2023年可达到2354万人。

 

然而,在利益的驱动下,一些商家通过助长容貌焦虑情绪蔓延,误导消费者,让其忽视医疗美容行业潜藏的风险,甚至催生了无证经营、虚假宣传、违规操作、诱导贷款等一系列行业乱象。

 

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在黑猫投诉平台,自2018年起医美行业的投诉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,其中2022年医美行业相关投诉7800余件,从用户年龄来看,医美行业投诉用户主要是90后、95后及00后,其中20~30岁用户占比超过60%。

 

去年4月,“女子花近8万元整容整出9级伤残”话题登上热搜,阅读量超2亿。据悉,方女士等7人在北京一家私立医美诊所进行了双眼皮修复、去眼袋等手术。然而整容变成了毁容,有4人甚至还落下九级伤残。法院一审认为,医美诊所存在欺诈行为,7人分别获赔29万余元至80万余元不等。

 

整容反被毁容的案例不胜枚举,但美丽陷阱远不止如此。随着整容年轻化,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大学生走进医美市场,但其中一些人却迈入了不法商家趁机设下的“美容贷”圈套。

 

一些美容机构进行免费无息等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宣传,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办理了贷款,而当他们发现自己被贷款时,已经背上征信债务。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,2022年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医美贷问题投诉1400余件,占医美行业投诉约20%。

 

随着医美普及度的提高,近年来,家用医疗美容设备市场也愈发火热。去年618购物节,某平台射频美容仪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,多款品牌家用美容仪月销量上万。但家用美容仪市场也存在产品虚假宣传、质量问题等现象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“美容仪”的相关投诉有1700余条,消费者反馈使用美容仪后出现产品质量瑕疵,使用时漏电,脸部被烫伤、使用后面部出现凹陷等情况。

 

面对市场乱象,去年9月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公安部、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行动,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。

 

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,医美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赛道之一,随着产业规模和消费者数量快速增长,医美消费者权益保护应得到重视与加强。“上海市消保委希望,与行业组织、头部企业共同携手,着力提升医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水平。让消费者知道如何选择安全的产品、如何保护自身的权益,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。”

 

转自:中研网

 

2023年11月16日·上海

了不起的先行医美人

全球医美产业大会即将启幕!

从新材料到新打法、新技术

从新市场到新营销

一起”挖宝“实验室,做医美生态”新角“

扫码来链接